查看完整版本: 變形金剛4向中國獻媚不遺餘力,但美國還是真正勝利的一方
頁: [1]

stackhouse14711 發表於 2015-8-3 07:07 PM

變形金剛4向中國獻媚不遺餘力,但美國還是真正勝利的一方

好萊塢今夏強片「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引起了不小的騷動,因為該片在中國的票房不僅打破中國以往的紀錄,甚至還超越北美總票房。但在一片叫座聲中,電影的火紅營收卻多少被西方主流媒體的嘲諷潑了桶冷水,它們諷刺這部電影是好萊塢向中國靠攏的另一項證據。各界批評的矛頭指向片中大量置入的中國產品、地標入鏡、當紅明星客串,以及其中蘊含的親中訊息。為了一探好萊塢究竟淪落到什麼地步,我勇闖人朝洶湧的曼哈頓城區,冒膽選在現為中資經營的連鎖影城:AMC戲院的Empire-25分院看場電影。在連續165分鐘冷血無情的爆炸後,離去時我對好來塢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大感敬畏,並發現沒人因好萊塢向中國的投降致上哀悼;而從中國角度看來,變形金剛4這樣的好萊塢指標片,是有效地向中國國內傳達富饒興味的美國形象。
好萊塢靠著變形金剛4勇敢的自我解嘲先馳得點;導演麥可貝(Michael Bay)縱然被許多中國微博用戶譯為「賣拷貝」,但他卻在電影開場借著經營不佳的戲院老闆之口,抱怨現在的電影簡直是一堆狗屁,全是續集或重製。這般「自首」讓變形金剛及其週邊產品多了一股後現代的氛圍,也適用在全好萊塢企業的經營策略上。諷刺的是,演員馬克‧華伯格(Mark Wahlberg)在片中自戲院老闆賤價購得的破卡車,居然還是變形金剛系列的博派英雄柯博文,而「賣拷貝」拍攝變形金剛4的成功秘訣就是垃圾變黃金,並吸引成千上萬的中國觀眾蜂擁至戲院觀賞;數量空前的中國人被好萊塢的「壯觀垃圾」所俘虜,就是美國流行文化的最終勝利。而為搭上中國買單的熱潮,好萊塢又藉由在片中為中國合夥人預留席位再下一城。中方出資好讓自家產品、地標和明星能夠出現在好萊塢電影, 不管是噓聲一片或高段的諷刺,這兩者對中國而言都不是特別光彩的事,不管是美籍角色喝的是中國版的紅牛(Red Bull)、在德州用的是中國ATM卡,或於火熱的逃殺鏡頭中,在香港大廈頂樓喝口中國牛奶稍作喘息,這些安排對劇情和產品而言,都不是妥貼的作法。

根據中國新浪網所做的調查顯示,變形金剛4的產品置入性行銷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可說是微乎其微。在近期內,我不認為美國會向中國進口軟性飲料和牛奶,同樣,從中國首位奧運金牌拳擊手鄒市明,到當紅的李冰冰,片中中國明星的大雜燴同樣因過於粗糙的安插手法,而淪為另一種突兀的置入性行銷。許多中國觀眾都認為,變形金剛4裡置入性行銷的不連貫程度,令人嘆為觀止。此外,好萊塢對中國市場傾銷變形金剛4這類的電影,真正蒙受其害的可是中國的影視產業。多虧獨霸國內中國市場的中影集團(CFG)以及其同樣龐大的關係企業,在中央電影台大力協助麥可貝拍攝及行銷變形金剛4下,派拉蒙(Paramount)影視得以攻下廣大的中國市場,但國內許多小型獨資電影公司卻因此犧牲。中國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注意到這點,因而在對戲院業者發表的談話中,保證變形金剛4不會排擠國內的電影產業。或許,除了調查美國企業是否違反反壟斷法外,中國政府也該檢視央視獨佔市場的情況。現在再讓我們來看看變形金剛4的敘事模式,如果真有這東西存在的話。不出所料,該片抨擊美國中情局的同時,刻劃出白宮軟弱的形象,及深陷軍火商和科技福音派(high-tech evangelicals)雙邊利益的糾葛中,而與之對比的中國國防部長不僅相貌堂皇,更展現出要從外星機器人的攻擊下拯救香港的決心。如此的劇情設計令許多西方影評憂心好萊塢電影裡的共產黨今後將會一改過去的形象,轉而扮演正義的一方。英國衛報稱這項決定的險惡,因為片中專制政權居然顯得比西方民主更有效用,甚至更為人道。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感嘆道:「西方民主的代表是個像小布希時期的美國副總統)的傢伙,忙著領導CIA並替一個無能的總統處理公務,但中方對外星侵略提出的應對方法卻快速而嚴謹。」還有,如果你看得夠仔細的話,片中杜撰的中國國防部長辦公室,很顯然地就位在北京盤古廣場,附近的龍形飯店、辦公室及購物中心,同樣也是中國贊助方的旗下企業。

但根據數家中國媒體的報導,儘管麥可貝的中國合夥人極力要求在片中展現該國的軍事實力,唯一的相關場景只有國防部長發誓要中方出動戰鬥機以捍衛香港的短短數秒,中方的戰鬥機及實際的政府行動在片中完全不見蹤影,相反的,全人類的存亡卻掌握在幾個大老遠從德州來到遠東地區的美國人手上,劇情依舊延續了美式個人獨特性的勝利。美方失調的政府與中國高度嚴謹的中央理應形成令人擔憂的對比,但實際上卻反而聚焦了媒體在中國政府的掌控下,只能正向報導因而嚴重失能的事實。多元雜誌(Variety )誤稱「變形金剛4中雖然充斥著愛國情操,卻是中方而非美方的」,但藉由刻劃來自德州的美國逃兵拯救中國和全世界的故事,變形金剛4其實到頭來往美國臉上貼的金還是比中國的多。螢幕上的中國角色,包括相貌堂皇的國防部長在內,戲份也都僅是跟班和路人甲。紐約時報的記者,A.O. Scott對此的看法十分中肯,他表示:「變形金剛系列是我們所能想像到的,最大膽、諷刺商業手段,是娛樂產業建構在產品行銷上的極致表現。」但他有所不知的是,知名電影導演馮小剛在2011年推出的「大腕」在商業手法上也同樣富有想像力,而導演馮小剛則巧妙地以片中無所不在的置入性行銷作為笑點。事實上「大腕」還有好萊塢名人加持:知名演員唐納‧蘇德蘭(Donald Southerland)在片中飾演主角,保羅‧麥斯基(Paul Mazursky)也在片中出現大量的客串鏡頭。但該片的市場卻侷限在中國國內,就如非好萊塢的電影難以打入美國市場一般。好萊塢的指標大片很有可能正逐漸在為中國觀眾調整口味,但就現狀而言,中國觀眾的口味已長期被好萊塢影響,但好萊塢賣的終究還是美國—並非中國—夢,就像蘇聯前領導人史達林曾說:「如果我能掌控美國電影的觸媒,就能讓全世界投向共產主義。」史達林同志,你就繼續等吧。我們還是給好萊塢應得的讚美,當然對本文作者來說,去看好萊塢的指標大片實在越來越像職業風險了,但在中美的軟實力競賽中,變形金剛4還是已經為美國奪得高分。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頁: [1]